新聞

2024年3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- 2024年3月
創造成功機會 培育社會棟樑
佛教大光慈航中學以「明智顯悲」為校訓,配合時代需要,致力為同學提供良好學習環境與優質教育,培育學生全人發展。梁穎媛校長帶領教學團隊創造不同學習及成功的機會,發掘同學的亮點,使他們德智雙修,六育並施,在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,亦培養正面的價值觀與態度。近幾年,學校着力在課程規劃方面連結不同學科,配合正向價值觀的主題發展,使同學日後成為社會棟樑。
豐富學習體驗 埋下成功「種子」
學校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藝術學習機會,以豐富他們在藝術領域的體驗。例如在視藝作品中,融入了 STEAM 元素,讓同學用輕黏土創作,然後再用電子軟件拍攝並製作動畫;另外,讓同學戴上VR 眼鏡,欣賞視藝廊的作品,營造沉浸式的氛圍。視藝科教學團隊更引入大專舉辦的設計課程,讓同學增廣見聞。
學校為同學埋下了一顆成功的「種子」,讓他們得以在不同的領域中發掘自己的天賦,也引領他們走上成功舞台。梁穎媛校長表示:「有同學參加了設計課程後,發現自己對珠寶設計的興趣,之後更參加了全港性珠寶設計比賽,並獲得亞軍;另外,亦有同學榮獲 2022 年『國壽小畫家』繪畫比賽少年組金獎、最佳創意獎、亞洲專業獎。透過比賽不但能開闊學生的眼界,更能夠從努力成果中獲得學習的信心。」
訓練英語自信 提升語言能力
在英語學習上,學校着力提升同學學習英語的信心,從英語課設計上入手,協助他們提升英文能力。學校會先測試中一新生的英語水平,提供密集式的英語課程鞏固基礎,協助他們適應中學課程。學校亦推出「英語故事時間」,由外籍英語老師為同學講故事,通過模仿演繹整個故事,吸收英語詞彙等方面的知識,並建立對應用英語的自信。及至高中階段,學校提供額外課後增潤課程,支援中五、六同學善用課後時間鞏固英文學習。本年,學校更與 VTC 合作,引入中六英語傳意的校本課程,增強同學在英語表達上的能力,為未來升學及生涯規劃做好準備。
此外,學校實踐「Language Across Curriculum」的方針,提供英語延伸學習的機會,鼓勵學生接觸不同領域的英語,例如英文科與旅款科合作,帶領同學前往大館參觀,了解更多博物館相關的英文術語,為未來修讀不同學科做好準備。在日常英語課堂中,學校亦貫徹創造成功機會的理念,融入英語戲劇教育的元素,讓同學多聽多講,訓練英語自信。同時,學校特設「英語自學中心」,舉辦多元化的英語活動,例如英語周、英文早會、英文辯論、英文戲劇等,藉以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,訓練同學主動應用英語。
多元化 STEAM 教育 科創比賽榮獲殊榮
STEAM 教育有助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,學校一直與時並進,從課程及活動方面互相配合,並與各間大專院校合作,使同學在知識與技能層面皆有所得益。例如香港中文大學「校園育養珊瑚計劃」,照顧受傷的小珊瑚;香港大學科學學系舉辦的「榕樹計劃」,教導學生監測並以數據分析榕樹的生長情況等。同學可以將學習科學後的驗證手法、知識與技能學以致用,同時更深刻地感受到保育的重要性,日後回饋社區。學校每年亦會推薦生物、化學、物理表現出色的同學參加大學的科學課程,例如今年香港理工大學的「Data Science & STEM 精英學習計畫」,使其知識上更為精進。
在日常課堂上,設計與科技科除了教授同學鐳射切割、3D打印、編程等知識外,更會顧及工藝方面,讓同學可以從多方面發展。校方亦鼓勵同學參加校外不同STEAM 比賽,例如去年,同學曾製作水過濾裝置,以科學結合科技,濾水後監測水的污濁度,並榮獲全港亞軍。近期,同學更運用太陽能板、汽車回收電池等製作太陽能車,學生在設計與科技科中學習製作、接線、功率計算等,科學科則教授同學分析數據技巧,將知識在生活中實踐。
支援生涯規劃 協助學生尋找方向
生涯規劃關乎學生未來的發展,學校參加「賽馬會鼓掌.創你程計劃」,培養同學成為生涯規劃大使,受訓後在學校展開生涯規劃活動,例如參與高中選科分享、面試工作坊等活動。同時,學校在中一、二、五級推出生涯規劃課,幫助同學循序漸進認識自我,並提供個別及小組輔導,藉以更好地裝備自己,朝着升學的目標進發。此外,學校參與「學校起動」計劃(Project WeCan),聯繫不同業界,讓學生有機會到不同領域的職場實習,從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,並藉此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際工作中。
銜接課程與活動 兼顧學業與社交
中一新生面對學習環境轉變,容易帶來適應上的問題。有見及此,學校特別為同學推出相應課程及活動,讓他們不論在人際社交,還是學業上均能夠順利地銜接、適應。學校會在暑假期間提供豐富的新生活動,涵蓋學科、社交等不同範疇,甚至會舉辦親子茶敘、新興活動體驗、手工藝班、時間及情緒管理,使家長對學校有更深入的了解。此外,在英文科方面,學校設計銜接課程,安排外籍英語老師為新生講故事,以及教授自然拼讀法。及至八月中,學校舉行迎新活動,讓師生之間與同學之間有更多溝通,拉近彼此的關係。另外亦設有家長講座,幫助一眾新生家長了解如何協助子女適應中學的新生活。
注重身心健康 自信面對逆境
為了鼓勵同學多做運動,保持強健體魄。學校參加優質教育基金「運動數據顯精英」計劃,翻新校內健身室,並添置了如划艇機等嶄新健身器材。同學進行體育運動時,會戴上量度心跳、呼吸的手錶,對比運動前後的狀況,讓同學根據數據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。梁校長表示:「疫情後,同學很多時候會選擇留在家而不外出做運動,加上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上難免遇上困難和挑戰,我們希望藉此契機,讓同學既可強身健體,又可以透過運動減輕壓力,提升抗逆力和學習情緒管理。」
與此同時,學校更會定時舉辦環校跑增強同學心肺功能。學校設有兩條跑道,且位處於大埔運動場附近,為田徑隊訓練提供了地利之便。學校制定的運動措施成效令人鼓舞,梁校長補充:「近年,學生做運動或是參與田徑隊、球類校隊等人數持續上升。運動提供訓練平台,讓學生挑戰自己,培養耐力、恆心與堅毅的精神。」
佛化教育平靜心境 戶外禪修梳理思緒
學校透過佛化教育幫助學生放鬆心境,摒棄一切壓力,促進身心健康。老師透過恆常的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課,或是課後午息的時段讓同學禪修,保持心境平靜。老師更會使用「腦波儀」及「禪修燈」偵測同學的情緒,並配合相應應用程式,協助同學放鬆。音樂科更引入頌缽,療癒身心,佛化科亦會舉行「森林浴」活動,帶領同學到大埔滘郊野公園禪修,梁校長希望同學能通過以上方法使心境平靜下來,能夠反思並梳理思緒,使能德智雙修,福慧增長,常存感恩心,融會慈悲喜捨的覺醒能力。